2025年郑州经开区幼升小政策出来啦,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年龄要求等见正文。
(一)招生对象
具有经开区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或父母一方持有郑州市市区居住证(地址在经开区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体入学年龄根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结合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教育资源最大承载量等情况研究确定,经开区2024年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整。
(二)报名时间
1.线上报名:8 月 4 日 8:00—8 月 5 日 23:59
2.现场报名:8 月 18 日—8 月 19 日
(三)报名方式
1.线上报名
具有经开区常住户口、且父母在郑州市市区有房产的适 龄儿童以及父母一方持有郑州市市区居住证(地址在经开区
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登录郑好办 APP “教育一件事”,通过确认户籍、房产、居住证等信息,填写并上传相关资料,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报名。
线上报名成功的适龄儿童,不再参加现场报名。未进行线上报名、线上报名不成功或线上报名审核未通过的适龄儿童,可进行现场报名。
2.现场报名
具有经开区常住户口的适龄儿童,报名时须提供户口簿、父母身份证、房屋所有权证,到规定学校履行报名手续。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须持郑州市居住证(地址在经开区内)、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户籍所在地的户口簿、父母身份证,到实际居住地所在区教文体局指定的报名点报名,经审查同意,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到相关学校就读。
(四)民办小学招生
民办小学招生根据政策规定实施。
经开区招生咨询、举报电话
拓展:落实招生入学政策
(一)坚持属地管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实行“以县(区)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经开区教文体局要落实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规范化水平,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
(二)落实免试入学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应严格执行免试入学规定,严禁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评测、简历筛选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类竞赛证书、学科成绩、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条件和依据。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设立实验班,已经批准设立的实验班,实行实验班年审备案制,严禁任何学校以实验班的名义 “掐尖”招生。
(三)科学合理划定片区。经开区教文体局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原则,完善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综合考虑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和分布情况、学校布局、学位数量、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每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范围。片区确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对出现学校布局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较大等情况的,可在科学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片区范围,提前向社会公布,并深入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四)坚持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生活。学生就近入学时,坚持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生活的原则,坚持以适龄儿童少年随父母生活家庭实际住址为准的原则,坚持户籍与父母生活家庭实际住址一致的原则。父母不在本市生活的随监护人。
(五)全面落实公民同招。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的规定要求,坚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不得跨学校所在区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对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注册入学,直接录取”。实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一平台,同步报名、同步录取、同步注册学籍。
(六)规范报名信息采集。要通过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
开展学生信息采集等工作。要健全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登记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提前明确、广泛宣传报名登记所需材料、报名时间和办理方式。加快推进区域内户籍、房产、居住证等入学相关信息共享,实现网上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不必要证明材料;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根据招生入学工作需要,如实采集学生基 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应在招生入学时一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七)完善招生录取办法。要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总体要求,分别明确小学、初中学生录取的具体方式和规则,切实保障入学机会公平。片区内报名人数少于学校招生计划的,应全部录取;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按照已明确的规则录取,其余未录取学生由区教文体局在相邻片区就近协调安排入学。切实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薄弱初中的政策措施,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
(八)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要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法定职责,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联控联保
责任制,不断完善“一县一案”“一校一案”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秋季开学劝返复学专项行动,通过 “四查三比对”等方式,摸清工作底数,建立适龄儿童台账、疑似辍学学生台账、辍学学生台账,坚决防止因贫、因病或家庭变故孩子辍学。严厉打击以各种名义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行为,对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高考难度大揭秘,快来看看你的家乡属于哪种模式,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高考经历吧~
对于选择物理、政治、生物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疑惑自己能够报考哪些专业。事实上,物政生这一组合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专业选择空间。本文将全面解析物政生可以报考的专业类别,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进行规划。
"要不要学医"这个话题总能激起波澜。一方面,有声音高喊:“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仿佛预示着前路坎坷;
确定排名: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在一分一段表中查询自己的排名,比如今年620分全省排名500名(一分一段表教育考试院有公布,优志愿也有,我去年就是用的优志愿,查数据很方便)
在选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很多家长或考生听了很多老师的课,觉得物化生或者物化组合能报的专业很多,也不管孩子的学习情况就直接把物理、化学给选上了。结果在报志愿的时候,孩子死活不学会有物理类或者化学类专业课的专业,相当于把孩子总成绩拉下来了,最后又没有报考理工类专业,得不偿失。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选择的浙江文科生而言,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是至关重要的。浙江省内拥有众多优秀的高等学府,涵盖了综合类、师范类、财经传媒类等多个领域,为文科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本文将详细介绍浙江文科生可以报考的一些主要大学,帮助考生和家长全面了解各校特色与优势。
在新高考下一定要注意,同一批次,投档机会只有一次!只有一次!
无论是平时讨论高校,还是高考择校选专业时,经常会听到老师家长们说985、211、双一流、C9、国防七子、中坚九校、34所、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标签,这些词都是指哪些高校呢?本文将来为大家一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