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成都教了多年数学的老师,我发现真正能冲进名校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显露出了一些共性。这些特质可能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单上,但会直接影响他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状态。
作为一名在成都教了多年数学的老师,我发现真正能冲进名校的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显露出了一些共性。这些特质可能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单上,但会直接影响他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状态。
很多家长觉得中考能进重点高中就稳了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孩子从高一开始成绩就断崖式下滑。他们初中时靠反复刷题、补课填鸭式学习,甚至牺牲睡眠时间换分数,但到了高中突然发现:作业量翻倍了,老师不再盯着每个知识点反复讲,考试题目灵活得让人发懵。这时候才意识到,初中时被掩盖的学习能力短板,在高中的赛道上会被无限放大。
真正有潜力的孩子,初中就具备了两项核心能力:自主规划和深度思考。比如同样是预习数学,有的孩子真的会推导公式、标记疑问点,甚至提前试做课后题;而有的只是翻翻课本就当完成任务。再比如面对错题,前者会主动分析错误类型、归纳解题规律,后者可能抄完正确答案就结束。这些细微的差别,三年积累下来就是鸿沟
给初中家长几个实在建议:
1.数学要敢啃硬骨头别满足于完成作业和基础题,周末可以专门留时间攻克压轴题。特别是初三的二次函数综合题,能独立解出来的孩子,高中解析几何基本都能顺利衔接。成都七中火箭班的孩子,很多初二就开始接触高中函数思想了。
2.英语要超前不设限
初一背完中考1600词只是起点,初二就可以开始高考3500词。平时做阅读别局限在初中难度,我班上有个女生初一就开始四级,现在初三做高考完型正确率能到80%。语言积累越早越轻松。
3.物理要建立模型思维
别被初中的简单计算题迷惑,重点培养受力分析、电路图转化的建模能力。最近帮新高一的几个孩子补课,发现提前预习模型确实有效果
4.每天留20分钟自省时间
这个习惯比刷题更重要。让孩子自己总结今天哪些方法有效、哪些知识点还模糊,慢慢培养出精准识别薄弱环节的能力。我带过的清北苗子,基本都有专属的错题复盘本
最后想说,中考分数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较量在高中。那些在初中就学会规划学习节奏、能独立攻克难题的孩子,往往在高中会迎来爆发式成长。与其焦虑眼前的分数,不如花三年帮孩子打磨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这才是重点高中里真正的通关秘籍。
全国高考难度大揭秘,快来看看你的家乡属于哪种模式,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高考经历吧~
1、身份证明:需要提供身份证及相应复印件。如果身份证遗失,应及时到派出所办理带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并标明身份证号码,同时应迅速补办身份证,以不耽误考试。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可免试入学。
对于选择物理、政治、生物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疑惑自己能够报考哪些专业。事实上,物政生这一组合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专业选择空间。本文将全面解析物政生可以报考的专业类别,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进行规划。
"要不要学医"这个话题总能激起波澜。一方面,有声音高喊:“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仿佛预示着前路坎坷;
考生一般应在正住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报名。确需在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原则上应该在工作或居住所在地报考,并须提供在当地工作、生活的有效凭证,如社保缴费证明、居住证、房产证等;
确定排名: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在一分一段表中查询自己的排名,比如今年620分全省排名500名(一分一段表教育考试院有公布,优志愿也有,我去年就是用的优志愿,查数据很方便)
在选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很多家长或考生听了很多老师的课,觉得物化生或者物化组合能报的专业很多,也不管孩子的学习情况就直接把物理、化学给选上了。结果在报志愿的时候,孩子死活不学会有物理类或者化学类专业课的专业,相当于把孩子总成绩拉下来了,最后又没有报考理工类专业,得不偿失。